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学生国庆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城楼时,亮出“小平您好”的横幅标语
他个头不高,却总是站得很高,看得很远。他的语言平实,却总是蕴涵着深邃的思想,道出人民的诉求。
他曾经说: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
这是他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30年改革开放,30载春华秋实。当人们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时,邓小平的名字总是一次次被人们深情提起。
没有经历过劫难的磨砺,不会懂得希望的宝贵;因他而改变命运的人,深深怀念着他
1977年12月,还在北京密云农村插队的刘学红,“欣喜若狂”地走进了高考考场。在邓小平亲自过问下,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敞开,一代人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对他老人家的感激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已是北京某著名网站负责人的刘学红说。
一年后,也是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今时今日,感怀30年来的变化,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激。
没有改革开放的勇气,不会拥有收获硕果的幸福;因为他而创造奇迹的人,深深怀念着他
1979年,邓小平在南中国海边画下“一个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大特区应运而生。从此,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
30年弹指一挥间,不仅深圳的经济规模已由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6700多亿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从1978年的3600多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近25万亿元。
在正对深圳市新中心区的莲花山顶,邓小平的铜像俯瞰着这片热土。在这里,他迎风迈步、神情坚毅,专注地望向高楼林立的深圳市区。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来看望他,从祖国四面八方送来的鲜花,一年四季开放在他脚下……
没有尝过贫穷的滋味,不会理解致富的渴望;因他而过上好日子的人,深深怀念着他
“总的说来,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这是1980年,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后,为农民包产到户“平反”的重要讲话。
30年过去,中国把占全部人口四分之一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全部人口的2%。
一度停滞的中国,因为千千万万努力追求新生活的个体,开始重新焕发出活力。1978年,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尹盛喜毅然辞职,带着几个返城的待业知识青年办起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外驰名的老舍茶馆。
让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这是邓小平从16岁离开家乡,终其一生不懈奋斗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党宗旨,更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夙愿。
30年间,中国人不仅告别了买布要券、吃粮凭票的物质匮乏年代,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更加自信开放。
没有他乡思归的漂泊,不会懂得血浓于水的真情;因他而回到祖国怀抱的人,深深怀念着他
30年前,香港人伍淑清在政策鼓励下,投资成立内地“第001号中外合资企业”。如今,企业越做越好,伍淑清自己也应邀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她经常想,邓老如果知道这些,应该会欣慰吧。
为了香港,邓小平曾把一本香港地图摆在办公室案头;为了祖国统一大业,他集中全党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他最后的岁月里,他说:“等香港回归祖国后,我很想到那里走一走、站一站,哪怕是坐着轮椅也要到祖国的这片土地上看一看。”
可是,就在距离这一刻只有100多天时,他却永远地离开了。
小平同志离去时,按照他的遗嘱,骨灰撒向大海,随着波涛拥抱祖国的大地。在他离去后的11年中,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内地与香港、澳门先后签订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在港澳地区变成现实。
深切感受过祖国的美好,更强烈地期盼民族复兴;因他而为世界瞩目的中国人,深深怀念着他
2008年8月3日,奥运火炬从邓小平的家乡广安出发,开始在刚刚遭受过特大地震的四川境内传递。“祥云”火炬飘过邓小平故里,向灾区传递着奥运梦圆的喜悦。
没有30年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就没有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就没有神舟七号的太空遨游和中国人的太空漫步……没有30年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人扬眉吐气和从容自信的新时代。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的深情告白。
他的一生,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放在心中,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位世界公认的伟人,没有墓,没有碑。但中国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他最好的墓志铭。亿万人民的怀念就是一座无形的不朽丰碑!
新华社记者曲志红吴晶顾瑞珍(据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